Skip to content
Free delivery for purchases over HK$1200
Free delivery for purchases over HK$1200
從玻瑪和旺尼看中文「風土」一詞

從玻瑪和旺尼看中文「風土」一詞

造酒人都在講Terroir,新舊世界都一樣,學酒的人心領神會吧,都知道這個法文包含的意思,英文沒有同一個字,就借來一用,連那後面跟來的一串包含意思,也一併借來。

大中華文化圈裡的葡萄酒中人,就將它譯作「風土」,片面但傳神;與其說是翻譯,倒不如說是舊詞新用,原來風土一詞,在我們的文化中早已有之。

中國大陸葡萄酒資訊網站《紅酒客》提到「風土」在中國,最早見於春秋時代的《國語》:「是日也,瞽師音官以風土。廩於籍東南,鐘而藏之,而時布之於農。」作者又說,這裡所言之風土,指一方氣候和土地的和諧,同農事相關。那個時代,音官的地位很高,記民間音樂,搜集詩歌再向天子演唱,使「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難怪《詩經》中的風雅頌,最受聖賢推崇的就是風,即國風,民間音
樂,可觀平民風俗。後來,西晉時期,因除三害故事而得以洗白的周處,寫了一本《風土記》,主要記述地方風俗。又是《紅酒客》的文章,再舉元朝王禎《農書》的例子,講到風土與作物的關係:「蓋風土所宜,其實大而味甘,非他種可比。」

在現今造酒界的圈子裡,中文風土一詞,土字好解釋,風字的採用就尤其出色了,除了作為大氣候的一個因素,也可解釋一下微氣候,更通歷史風俗,兼含Terroir原文中的人為元素,即人文習俗的意思。

就是撇開人文因素,作為自然現象的風,時刻都在塑造一個田園的風土特質。上個周末,我們的實體店《酒廬》安排了一個玻瑪Pommard和旺尼Volnay的試酒會,找來Agnès Paquet,以及Rossignol-Février酒莊Frédéric和Valentin倆父子的酒;不同酒莊的風格可以有很大的分別,但玻瑪和旺尼兩條相鄰鄉村,可以很好地看一看風在裡面的作用。

上星期的試酒活動找來了Valentin 的Volnay,2018和2019兩個年份,Paquet和Frédéric的Pommard則同是2020年,最後還有一款2019的Volnay 1er Cru Carelle sous la Chapelle,除了試到兩條村的分別之外,也比較到不同年份的布爾岡酒特色。

玻瑪和旺尼是博納丘Côte de Beaune兩個只為黑皮諾紅酒而設的原產地命名保護產區,經常被愛酒人和葡萄酒作家拿來比較,有人說玻瑪陽剛,旺尼陰柔。專家之言詞,群眾的智慧,都可以參詳,但個人對酒的感覺為何,各人自有己見。

嚐兩個酒區的酒,儘管同一場合,搞錯者還不會是百中無一的低比例,但兩條知名酒鄉的地理環境的確很不一樣。

要是從博納方向南行,在經過博納外圍的小旅館和幾家汽車店,離開屬於博納的田園後,眼前出現的先是玻瑪的地塊,這裡的地勢相較平緩,但就是傾盆大雨後亦少有積水,難怪右側的普遍都是一級良田,不少更是築有圍牆的Clos,包括Clos des Epeneaux和很接近村子的Clos Blanc,當有大貨車駛經時,就似是貼牆而過,帶點驚險。

在圍牆前後向右望,會見玻瑪的地勢是一級一級似的,因為這是一個小河谷的關係,兩組葡萄園集群的中間豁然開朗,晴天時藍天白雲;小河起自上博納丘Hautes Côtes de Beaune,往小河的上游那邊走,就是上博納丘的地帶和鄉村,不大的小河,漸漸以小溪的形象出現。這河溪開鑿出小山谷的地勢,至少也是幾千萬年以來的功勞了,直至千多年前,人們於此開闢葡萄園。

河溪雖小,但影響很大,它讓玻瑪南北田園集群的座向稍有不同,另外就帶來了多變的風,日以繼夜;當地人說,因為這個小谷,讓玻瑪的年均溫度比鄰村旺尼要低一點點,葡萄的成熟進度會略為滯後,加上日夜溫差之異,長出可能單寧較為明顯的葡萄。

就是因為地形的影響,上段提到溫度的細微差異,相信是要說靠近河谷的田園,作為一個獨立產區,玻瑪的地理有很大的變化,另有靠近旺尼的田園,其實並沒有那麼受河谷微氣候因素的影響,在相關的討論上,不可不察。

旺尼則沒有小河谷這個地理因素,它的西面,山坡頂是一片樹林,阻隔一下從西面的來風,所以,旺尼的田園,並不如玻瑪谷地的田園一樣,日以繼夜,需要抵禦多方的來風。在布爾岡酒區鄉村生活過的人會知道,該區的風向,日夜往往不同,有時,黃昏時寂靜無風,之後,又會刮起不同吹向的風。從地勢上可以看出,旺尼受到微氣候,特別是風的變化影響就跟玻瑪很不一樣,相對而言,比較穩定和一致。

旺尼的西面山坡頂是一片樹林,阻隔了從西面來的風,受風的變化影響較少。

所以,說玻瑪陽剛,旺尼陰柔,在地理環境上看有一定道理。玻瑪受到變化較大和較複雜的自然因素左右,葡萄在成長期所受的外在自然因素影響就大,可能要表現得比較倔強,又可能會有參差;旺尼就是一個相對穩定的自然環境。因此,兩個相連鄉村所出產的葡萄就有差異,再用來造酒,風味就可能很不同了。

我國古人所說的風土,不可能跟現今葡萄酒界的意思一樣,而風在土前,也許揭示著風的重要性。風土一詞,在中國的歷史語言中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自然現象,亦有人文因素和俗世的環境,這點,跟現今葡萄酒界中的術語,又何其相似啊!


Previous article 布爾岡:產地制度上最透明的酒區
Next article 究竟薄酒萊算不算是布爾岡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