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爾岡:產地制度上最透明的酒區
葡萄酒的世界很大,可非佔用的耕地面積大,而是因不同地區和文化的釀酒差異而大。每個產區,特別是老產區,都會有著因歷史和習慣而傳承到現世的因素,這些彷彿是當區基因,組成了「風土」terroir的重要一環,為一區之酒帶來一定風味。
不過,現今已不是中世紀了,大航海時代是五、六百年前的歷史,工業革命亦已過去了二百年,人們的往來交集多了,知識交流,當然就沒有了甚麼獨門秘技。現時世界各地的釀酒界,更似是一個社團工會,社團下的各個分會組織,既互相競爭,也互相扶持,在釀造理念和工作流程等多方面,互相學習最佳實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法國的釀酒業備受推崇,政府和業界也多設葡萄酒課程,這類課程,有學術性型的,也有重視職業技能者。同世界各地的高等院校一脈相通,不少葡萄酒學校都會設立國際交換生計劃,以在博納Beaune的葡萄酒學校La Viti de Beaune為例,查看一下院校網頁,就會發現它們設立了跟世界多個產區的交流計劃,特別是跟新世界產區的院校,讓學生多開眼界。
法國的葡萄酒學校有豐富的學生交流計劃,讓學生多拓視野,亦多接待來訪者,相互交流最佳實踐。
氣候暖化是一個常常於葡萄酒研討會出現的議題,近年,布爾岡的年輕學習釀酒的人,其中比較熱門的交流酒區,就是氣候較為炎熱的產區,去學習當地人如何釀造葡萄潛在糖份高的酒,而目標產區並非單一產區,可以是南法,其他地中海產區,以及不少大洋洲、美洲,甚至非洲產地。
相反,布爾岡亦是外地學酒人的一個熱門實習地,因為布爾岡大小酒莊都可以給區外業者一個近乎可能是別具一格的釀酒體驗。以一個酒區去看,布爾岡以地塊去區分葡萄酒等級和以單一葡萄品種去細分和釀造不同酒款的做法,環視全球各酒區,可謂獨一無二,較接近以產地區分級別的產區,可能只有阿爾薩斯Alsace。
根據不同的地理和「風土」,阿爾薩斯酒區被劃分為51個特級法定保護產地AOC Alsace Grands Crus,但就不設村莊級或一級田,另有大區級酒。
在其他酒區,個別酒莊分開以不同田園的葡萄去釀酒,偶有所聞;而在個別產區,就如鄰邦德國,業界亦在倡議類似布爾岡以田園質素去區分酒款的做法。在布爾岡,人們自中世紀前期開始便感悟出不同田園地塊所產葡萄對酒質有大影響,賜予田園名字以識別之,所以,地塊優劣之分,一早就埋在布爾岡的酒農認知裡,直至上世紀30年代,法國政府的原產地命名保護規定出台,官式確定了這一套以田園為分級制度的基礎。
許多新接觸布爾岡酒的愛酒人,會因這個酒區多達84個法定命名保護產區,近四千個酒莊,不計其數的田園名稱,不同年份的特色而弄得暈頭轉向,「記不來」,但為何要操心記著?飲酒嘛,最重要的往往是當下一瓶,好喝與否!
其實,布爾岡酒可以是全世界產地制度上最透明和最易理解的酒,在葡萄品種和釀造陳年過程等方面,只要符合最起碼的要求,就可以冠以特定原產地命名保護的名字,其他一律會視為個別酒莊的自選項目,例如是否精選老藤葡萄,在陳釀容器內的時間長短,使用甚麼材質的容器,裝瓶之後多久才推出市場等等,全都是酒莊的自行決定。
美居希一級田Clos du Roy有皇家田園之意義,其土壤結構、座向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公開透明,而且愛酒人隨時可到訪,無需預約。
其他許多酒區的釀酒,特別是個別酒莊的田園佔地面積較大如波爾多Bordeaux者,有的會按不同的田園地塊和葡萄品種分開入桶陳釀,然後在裝瓶前經釀酒團隊優選出來者合混一缸,即一個cuvée,稱之為「大酒」Grand Vin,被篩選出去的,又會另造一缸或多缸,以另外的名字推出市場;隆河谷La Vallée du Rhône的田園面積較布爾岡大,特別是南隆河知名的產區,較常見的反而是酒莊將葡萄分別入桶陳釀之後,將大部份的酒液合混一缸,而將一些經團隊挑選出來的作為精品去繼續陳釀,然後裝瓶銷售。
另有一些產區,法規上明示木桶和瓶陳時間,例如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個別知名產區,對陳釀時間有較為嚴格的限制,而成為諸如珍藏Reserva/Riserva,和特級珍藏Gran Reserva的酒,田園地塊反而不被重視。Gran Reserva是里奧哈Rioja的法定最高熟成級別,必須在橡木桶熟成至少兩年,瓶陳三年以上才能獲得認證。
因市場需求的關係,布爾岡的頂級酒售價驚人,但同時,布爾岡酒的可愛之處,就是很少酒莊會以精品釀造方式,去呵護某幾桶酒,去專門釀造用作討好酒評家或酒會評審的酒。布爾岡酒區流行的風氣,很大程度是所謂的少干預造酒,他們掛在口邊的說話,一定是好酒本來就在田園間生成出來的了,釀酒人的使命,不過是將原材料轉化成酒而已。
布爾岡的酒界,亦鼓勵愛酒人親自走到田園間去看看,那些聞名遐邇的優秀田園,固然是全球經過最多遊客打卡的農耕地,就是村莊級,甚或大區級的所有田園,在有點常識的愛酒人的視角裡腦海中,它們都各自有其獨特的地方和魅力,而且都是歷歷在目,就在眼前的現實。
在布爾岡以外的不少名酒世界裡,一些莊園仗著私人產業之名,拒愛酒人於籬笆以外,更有甚者,在另一些產區,愛酒者未必知道他們的酒來自何處,也可能不清楚葡萄來自由誰人耕作管理的田園,一番說辭,幾番市場操作之下,儼然就成名酒。
兩雙對照,好不好酒,飲者自有主見,但透明度嘛,當然就以布爾岡酒是獨一檔了。布爾岡酒區讓葡萄酒世界更為豐富多姿,就是這個以地塊為基礎的制度,也是以其開放而公開透明的產地原則。